找到相关内容445篇,用时34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烦恼解药自助餐

    来自我们的贪、嗔、痴。一切是我们的智慧不够,所以会有烦恼来困扰我们。我们日常生活中少一些贪就少掉三分之一的烦恼,少一些嗔又少三分之一的烦恼,少一些痴又少三分之一的烦恼。希望这份自助餐一些大家的...

    明一法师

    |烦恼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9/05/22291280473.html
  • 学佛了,得大利益了!

    遇师难,不遇明师总是闲,自作聪明空费力,盲修瞎炼也徒然;诵经容易解经难,口诵不解总是闲,不依空费力,日诵万卷亦徒然。”人身难得,佛法难闻,难闻今已闻,如何一生了脱生死,这是个浩大的工程,如果我们遇到明师大德或真正过来人,那我们往生希望就大大增加了,我在无锡华藏寺找到了我的师傅,现在还没拜师,但马上要拜了,上宣下圣法师,遇到师傅,累生累劫的大缘分。我们修行就是要这生了脱生死,时时刻刻念佛恩德,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21284684423.html
  • 禅门不可欺 (2)

    ,故黄梅以此印心,以其一法不立,是为宗门正眼也。昔天亲列二十七疑,此一经,以疑潜言外,而此方义学,执筌失指,从前得意忘言者稀。予自幼诵,而长不解,每思六祖大师一言之下,顿了此心,何世无超悟之人,由正眼不开,返为性障。因住曹溪,偶为大众发挥一过,恍然有悟,而言外之疑顿彰心目。信乎此法离文字相,非思量分别之所也。”(憨山大师《金刚经决疑题辞》)  ……  我们从来不准备掩饰自己对窥基法师、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44751367.html
  • 人乘佛教提倡动中修

    我们能够行,就行。讲到这里,大家可能有很多疑问,密是不能讲的,也不是靠思惟了解的,你只是照这个道理一直行就可以了。   禅宗有很多公案,例如“念佛是谁?”大家参参看,念佛前面一个字,叫...事情,都保持觉照。   其实说起来,修行很简单,简单到人家不相信,做不到。我再用一个手势来表示,我现在把手举起来,叫生,把手放下,叫灭,举起放下,表生灭生灭,不举也不放,叫“不生不灭”。   自己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554854021.html
  • 五鬼闹宅

    人为什么有执著?因为无明作怪。无明是罪魁祸首,故修行人必定要破无明,把根本问题灭除,其他一切便迎刃而解。所谓:   但得本,莫愁末,如净瑠璃含宝月。   既此如意珠,自利利他终不竭。   诸病...;心属火、色赤;肺属金、色白;脾属土、色黄;肾属水色黑。   五行有相生相尅的道理,而五种无常鬼,则本著五行相尅的道理,令五脏产生连锁性的疾病。   (一)黑无常鬼:譬如,某人本身有肾脏病。...

    宣化上人

    宣化上人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6/07/1256254824.html
  • 吾人应有之警觉

    无入处。故皆不可称为闻。必所遇正真,且信,愿乐欲行,乃可称为闻。   四、四马警喻   呜呼!无常迅速,一气不来便成隔世;生死海深,一堕三途万劫难复。吾人何幸而得人身,又何幸而获闻正法;然则,...苦,而道转亲切,易启觉悟;且尚存小安,得获办道,而至证果。故古德曰:整心虑,趣菩提,唯人道为耳。   然欲得人身,却非易事。良以众生投胎之时,赖耶本识(俗称灵魂)昏迷倒惑,循业受生,只见男女交会因缘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355540469.html
  • 赵朴初与沈尹默、林散之

    的研究经验,传之于世。但赵朴初知道,对于一般人来说,仅掌握书法的要诀还不够,最重要的是平常多练习,才能有悟性。其词云:“先生事理无碍,力扛九鼎饶姿态。章草写毛诗,横天笔一枝。骊珠辛苦得,不惜倾腔说。行止本同时,凡禽未许知。”“不惜倾腔说”指沈尹默不保守,“凡禽未许知”指一般不用功的人未必其意。 1972年初冬,书画家田原为《人民中国》杂志创作1973年插页版画12幅。当时正值大陆“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204959745.html
  • 从四料简谈无生话

    句:有一句;无一句;亦有、亦无一句;非有、非无一句;即禅宗所谓的【四句离则百非绝】。离相则无过,即见到诸法实相的真谛。学佛真难懂,想要确实理解佛法都不容易,更何况修证,故经曰:【佛法无人说,虽智莫】。古德说:【不可以知知,不可以识识,是即是,不是即不是。既是(即悟了道),则无纤尘之不是(即见诸法实相);既不是(若不能悟道),则无纤尘之是(则所见所闻都是妄言、妄见)】。换句话说,觉悟的人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32065172.html
  • 千年古刹——明溪聚龙禅寺今昔

    00,西00,大哉00,00到底;人心一、(注:“、”读为点),、出诸般善恶,凭你左,,右,,贤哉、也,,无差。观者无不称奇,其意者寥寥无几。  当年聚龙禅寺为十方寺庙,规模宏大,为众僧所望,历代有...

    林华东 黄秋荣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591367309.html
  • 得藏身处没踪迹,没踪迹处莫藏身

    小弟一二句说清。   最根本的差别:缘起性空从缘起角度空,如中观所说,不常不断,不有不无,不自生不他生,解诸法无自性,一切如幻不可得。但终归还属意,潜在执着仍未断尽。不自觉一切法唯心所现,仍然颠倒于六尘缘影。   自性空是自性离一切相,故名空。这里有几种差别:   1、初见自性者,证自性离一切相,得无边清净之中道心,不著相,舍诸攀缘,守清净本体,这时读般若部经典,生种种喜悦,心经...

    越尘居士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93174531.html